![]()
滨江中路,破碎的健身器。
“我家对面的公共健身器材坏了,想锻炼身体都不方便。”市民刘先生打进华西城市读本热线称,滨江中路上的公共健身器材许多坏掉了,长时间无人维修,并存在安全隐患。 记者就此展开了实地调查,发现在南充城区内有不少健身器材都缺胳膊短腿的情况。针对该情况,南充市文化体育局回应称将组织相关部门去现场进行检查,及时维修或更换。 健身难 器材缺胳膊断腿
“好长时间都没去锻炼了,现在沿着江边走走。”家住滨江中路浪琴海岸的李女士说,在茶余饭后,总是会到滨江路的健身器材上练练手。可离家最近的两组器材许多都坏了。“孙女想去耍,我都不敢让她去,害怕磕着、碰着。” 随后,记者来到果山公园、西山运动场,以及一些小区看到,很少地方有公共健身器材是完好无损的。在香榭春天小区里,居民刘先生告诉记者:‘小区内这套健身器材安装几年了,损毁比较严重,能用的,我们都是将就着用,总比没有好吧。” 监管难 窃贼入夜挥钢锯 “居民不爱护,还有小偷晚上把健身器材的部件偷去卖,这些都是造成健身器材损坏和部件缺失的主要原因。”南充市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李双说,南充滨江路10公里健身长廊是2008年推广全民健身活动时打造,为了方便市民,在滨江路上安装了10余组健身器材,供市民锻炼身体。“拔得动的连根拔起,拔不动的就用钢锯来锯,甚至用焊枪烧断,这么好的东西就这样拿去卖废铁。” 健身长廊长达10公里,靠原体育局的十来个人,就算天天去守也守不过来。李双他们想了个办法,按照属地原则将管理和维修责任以合同方式交给相关单位和社区。尽管这样,器材损坏也难以避免。 维护难 损耗严重维修费用高 安全使用年限为4年,同时,体育器材安装后的3年内,出现非人为破损,由市文体局联系厂商,免费维修。3年后,健身器材的日常管理、维护及产生的相关法律问题,由受赠单位负责。 据了解,2008年起在城区共安装公共健身器材130余组,分布在公共场所、公园、广场等市民活动的地方。 部分小区由商品房开发商等社会机构自行建设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体育器材。在调查从记者发现有部分健身器材也已经超期服役了。 “人为损坏加上盗窃使得健身器材损耗问题越来越严重,前两年市文体局两次对南门坝至人民广场健身设施13大件、109个小件进行了维修,耗资达到31万元。”李双说,健身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事情不是文体部门一家的事情,资金保障也不够。接下来,市文体局将组织市、区负责人员到现场进行检查,联系厂家,尽快对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换。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肇婷 摄影报道
(责任编辑: 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