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小学生暑期安全 别让孩子成“断线风筝”-文化教育-市长杂志网-市长杂志官网-市长网杂志社唯一官方网站 人员查询 设为首页 返回首页
首页 非遗传承 社会法制 聚焦三农 文化教育 名人名企 基层社区 书画展讯 人文史地 健康视线 环保 艺术天地 公益慈善
当前位置: 首页>>文化教育

关注中小学生暑期安全 别让孩子成“断线风筝”

时间:2013-07-15 03:38:39来源:本站 编辑:admin
6月下旬,南昌市生米镇留守在家的三兄妹在距离村庄不到百米的池塘内集体溺水身亡的惨剧刚刚发生;7月11日,我们又听到了宜丰县一名15岁孩子命丧人工湖的消息……

    关注中小学生暑期安全 别让孩子成“断线风筝”

 

    7月10日上午,萍乡市首个留守儿童教育成长体验营在芦溪县消防大队成立。在体验营中,消防官兵将通过自护知识展示、拓展训练课程、消防训练演示和军营生活展示等方式,让留守儿童进行军营生活体验。本报记者刘启红摄

    远离“水患”与平安同行

    6月下旬,南昌市生米镇留守在家的三兄妹在距离村庄不到百米的池塘内集体溺水身亡的惨剧刚刚发生;7月11日,我们又听到了宜丰县一名15岁孩子命丧人工湖的消息……

    溺水身亡,已成为城乡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罪魁祸首”。据统计,目前,我省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达223万名,占全省儿童总数的22%。在农村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事件中,溺水身亡占到近6成。

    与城市相对封闭的环境不同,农村开放的院落、遍布的池塘水沟、农药农具、散养的家畜等,都使得农村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增大。农村孩子暑期最大的安全隐患是“水患”,事发地点集中在河道、水库和池塘这些野泳的“黑点”。一些自然河塘无人养鱼,也没人监管,孩子们一旦入水,因不了解水情,很可能再也上不来。

    暑假前夕,省教育厅下发了紧急通知,要求学校将防溺水教育落实到每一名学生,如学生不能私自下水游泳等,并要求中小学校配合相关部门,加大巡查力度。长期关注学生安全问题的专家许小欢认为,家庭监管显得更为重要。防止孩子遭遇“水患”,需要做到疏堵结合,一方面,在村镇集中点兴建一批安全简易的“天然游泳池”,让农村学生有安全的游泳场所;另一方面,要想办法丰富农村孩子的假期生活,让他们远离“水患”。

    “小鬼当家”安全别放松

    对于城市双职工家庭而言,暑期父母上班后,留给孩子的“真空”环境很容易让危险侵入。烫伤、锐器伤、电击、高楼坠落……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角洲派出所民警李智勇劝诫,应避免让年幼的孩子独自留家。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暑期的户外活动也隐藏着很多安全隐患。据介绍,交通意外是除溺水之外,暑假最常见的安全意外。7月12日傍晚时分,记者看到,南昌市红谷滩摩天轮下,一群中学生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毫无顾忌地骑行耍酷,全然不顾身旁飞驰而过的汽车。

    “要在学校、家庭之外,营造一个既安全又快乐、融监管和组织活动于一体的第三空间,确保孩子有人管护、有地方可玩。”李智勇认为,安全教育到位,才能减少暑假意外事件的发生。

    “离校不离教”完善防护网

    暑期安全事故较多,是因为安全监管校内紧而校外松。为了确保学生的暑期安全,学校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然而,仅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保障学生人身安全,还需从完善设施及手段等方面入手。省妇儿工委办公室有关人士表示,在这方面,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列为儿童伤害干预试点县的崇仁县有一些做法值得借鉴。

    在崇仁县不少乡镇,村民们在村里的主要公路上自发建起了减速带和减速慢行的标志,在自家门口的水井上加上了硬井盖,用木桩将村前的池塘围住。很多村民们养成了一个习惯:将农药瓶子放在较高的地方,避免孩子拿来玩耍。有婴儿的农户,主动承担起了周边儿童防保员的角色。近几年来,该县农村儿童溺水死亡、烧烫伤残、动物咬伤的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省社科院研究员王伟民认为,政府以及社区都应该也能够大有作为,如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可以考虑开辟假期儿童专场,吸纳孩子前往,并配置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社区也可联合青年志愿者,组织双职工家庭子女集中学习、集中管理,为家长分忧解愁。(记者张武明)



(责任编辑: admin:}